夺旗争先,答好作风建设考卷
东平县以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,群众满意度跃升为泰安市首位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这里的水质好,鱼的肉质鲜美,市场价格高,一大早就卖了2万多斤。”在东平县州城街道汶河湾渔业养殖基地,货车穿梭其间,老板顾春雷忙得满头是汗。
顾春雷1987年开始在东平湖养鱼,后来辗转过几个其他行业,都不成功。经过多方考察,他又来到东平湖畔的州城街道干起了老本行。
如今,池塘养殖面积达300亩,商品鱼年产量500多吨,年销售额超1500万元,还带动周边9个村30多户村民搞起生态渔业,亩均增收6000元。“州城街道三面环堤,水域资源丰富,发展水产养殖优势得天独厚。我们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一对一指导,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。”州城街道办事处主任李海运说。
东平县境内山、水、田“三分天下”,黄河、长江、大汶河“三水汇集”。为加快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,东平县提出将设施农业和生态渔业发展成支柱产业,力争到2024年实现30万亩设施农业、30万亩生态渔业的“双30目标”,让特色农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。“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,我们立足东平独特的资源禀赋,精准发力,久久为功,着力打造百亿优势产业,实现富民强村目标。”东平县委书记马焕军说。
“发展2000亩蔬菜大棚,村集体收入达到400多万元,发展设施农业让我们村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。”走进梯门镇东瓦庄村,一排排蔬菜大棚一眼望不到边,村支部书记王兴宝告诉我们。
在东平县,像东瓦庄村一样得益于设施农业的村庄有很多。彭集街道柳营设施农业示范片区的2K西瓜、贝贝南瓜、网纹甜瓜陆续销售一空;东平街道无盐村采用“党支部领办合作社+企业+大户+农户”模式进行运营,大棚内草莓、西红柿等果蔬备受市场青睐……
“一个产业在发展之初,党委政府所要做的就是搞好服务保障,不仅要扶上马,还要送一程,确保走得稳走得远。”梯门镇党委书记米厚章说。梯门镇成立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党委,下设土地流转、技术服务、市场销售等7个功能型党支部,贯穿从播种到销售各环节。这个党委没有办公室,所有的工作都在田地里、大棚里、市场里开展。
为给群众解决技术上的难题,东平县还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成立设施农业服务队,进棚入户手把手指导。“一年时间,我们的服务队有200多天都在大棚里。”东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靳飞鹏说。
一个个村集体收入翻倍增长,村民腰包鼓了起来。截至目前,东平县新增设施农业15万亩,暖棚亩均年收入超5万元,冷棚亩均年收入2.5万元以上,设施农业实现产值30余亿元。
鱼跃千顷田,瓜香飘万家。这得益于东平县扎实开展的干部作风建设,树立“敢想、敢干、敢担当”和“不怕困难、不怕得罪人”的工作理念,用一名名优秀党员组成一支支优秀的队伍,带领群众致富。东平县制定了《干部“夺旗争先”考核排名办法》,对工作突出、表现优异的乡镇(街道)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授红旗以示鼓励,对措施不力、工作滞后的乡镇(街道)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发黄旗以示警告,唯先必争、唯旗必夺,确保各项重点工作任务高效推进。
作风之变引领发展之变。2022年,东平县群众满意度跃升为泰安市第一;工业用电量增幅全市第一;规模工业营业收入从2021年的169亿元提升至2022年底的198亿元。
(大众日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通讯员 李娜 报道)
关键词: